欢迎来到海南中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322024859
首页 > 课堂
工地极易忽视的“防雷接地”!你们都做到位了吗?
2025-07-30 18:04:59

浏览178次

防雷接地是建筑工程一项重要的子分部工程,也是施工现场各项临时设施重要的安全措施,由于专业性较强且隐蔽工程较多,所以工地极易忽视其质量管理。本文是基于优秀案例总结的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措施,涵盖:塔吊、施工升降机、外脚手架、临时办公生活区、建筑物,大家对照看下你们都做到位了吗?




塔吊防雷接地措施


塔吊接地示意:






 

 
实测电阻小于30Ω合格


、安装避雷装置

在塔吊顶部安装避雷针,避雷针采用直径12mm的镀锌圆钢针尖应高出塔吊顶部 1m 以上。避雷针通过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2、设置接地装置


(1)接地极

采用长度2.5m的镀锌角钢制作接地极,截面为宽度≥50mm,厚度为2mm,打入地下,每个基础在角部设有三处接地。

接地极应埋设在塔吊基础周围,距离塔吊基础边缘不小于3m。

(2)接地线

采用截面积 50mm²的镀锌扁钢作为接地线。

接地线连接塔吊金属结构、电机外壳、配电箱等,与接地极可靠连接。


3、检测接地电阻


(1)塔吊安装完成后,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30Ω。

(2)接地在做基础时预埋,并与塔机相连,埋入地下的角钢,用扁钢连接,材料均采用镀锌材料。


4、定期检查维护


(1)定期检查避雷装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腐蚀等情况。

(2)雷雨季节来临前,应加强对塔吊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3)停复工前,应对塔吊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4)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塔吊在雷雨天气中的安全运行。



施工升降机防雷措施


施工升降机接地示意:


 





1、接闪器

人货电梯在塔吊及建筑物本身防雷保护范围内,可不另外设置接闪器。


2、接地装置


(1)接地极

采用长度2.5m的镀锌角钢制作接地极,截面为宽度≥50mm,厚度为2mm,打入地下,每个基础在角部设有三处接地。

接地极应埋设在塔吊基础周围,距离塔吊基础边缘不小于3m。

(2)接地线

采用截面积50mm²的镀锌扁钢作为接地线。

接地线连接人货梯金属结构、电机外壳、配电箱等,与接地极可靠连接。


3、检测接地电阻


(1)人货电梯安装完成后进行接地检测,要求实测接地电阻小于4Ω,避雷器接地冲击电阻不大于30Ω。

(2)接地在做基础时预埋,并与人货梯相连,埋入地下的角钢,用扁钢连接,材料均采用镀锌材料。


4、定期检查维护


(1)定期检查避雷装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腐蚀等情况。

(2)雷雨季节来临前,应加强对人货梯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3)停复工前,应对人货梯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4)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塔吊在雷雨天气中的安全运行。

外脚手架防雷接地措施


脚手架接地示意:




 

防雷接地实测照片


 

                                                                                                                              脚手架接地电阻检测                                                             实测电阻小于30Ω合格



1、接闪器设置在脚手架立杆顶端最高处设置镀锌钢管作为接闪器(避雷针),材料为φ48*3.25的镀锌钢管,高度不小于1.5m,并将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2、接地极采用L5×50角钢,长度2m以上打入地下,分别与接地线焊接,焊接长度为80mm。


3、检测接地电阻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30Ω。


4、定期检查维护


(1)每月检查一次避雷装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腐蚀等情况。

(2)雷雨季节来临前,应加强对脚手架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3)停复工前,应对脚手架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4)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脚手架在雷雨天气中无安全隐患。

临时办公生活区防雷措施


防雷接地实测照片





1、办公室选址


临时建筑的搭建一般会受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在能够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不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雷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处于不同的空间地理位置会有些地方比较容易遭受雷击。如空旷地带孤立的建筑物、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遭受雷击的概率比较大,临时建筑要避免搭建在这些地方。


2、利用临时办公室屋面钢构件作为接闪器并连接成防雷网格。


3、接地极采用L5×50角钢打入地下,与接地线连接。


4、其他措施


(1)另外在办公室电箱中安装防雷击的SPD浪涌保护器来保护办公电脑和网络设备安全。

(2)办公室照明灯具外壳及其它所有金属部件与接地体可靠连接。

(3)每月检查一次避雷装置、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腐蚀等情况。



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施工工艺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流程:接地装置→引下线暗敷设(或引下线明敷)→均压环→避雷带或避雷网→幕墙防雷→等电位及室内接地干线→接地测试点安装及测试。



01
接地装置


利用建筑物筏板钢筋做接地体时,须用筏板或底板内2根以上主钢筋(直径不小于Φ16)焊接贯通,相交处彼此焊接,并与所有经过的混凝土桩内两根主筋可靠焊接,在建筑变形缝处做弓形连接。


 

                  采用独立基础作为接地装置时,引上线与底板内外周两根钢筋焊接构成环路。                                         基础接地时,为防止搭接出错,可以在筏板上做好焊接记号。


 

                         结合图纸在电梯井、管井等需要预留接地点的地方预留镀锌扁铁。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02
引下线


接地干线应与和接地体连接的钢筋相焊连。利用柱主筋【2根≥Φ16(柱主筋≥Φ16)或4根≥Φ10(柱主筋<Φ16)的对角主筋】做引下线时,将连接好的柱内主筋再用Φ12的圆钢跨接焊接起来,使其作为良好的防雷引线,焊接后应敲掉药皮,并且用油漆作好标记。避雷带与避雷引下线要可靠连接,在屋顶保护层内用Φ12镀锌圆钢将屋顶平面分格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女儿墙,将引下线的上端与避雷带接通。




03
均压环(防侧击雷)


利用结构四周圈梁中的外2根水平主筋构成闭合的电气通路作为均压环,用于均压环主筋与每个防雷引下线应可靠连接。均压环应采用长约28㎝的圆钢将外围结构的两根主筋焊接成一体。主筋小于φ16㎜时应采用四根。


均压环设置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无设计时按规范一般,第一类建筑30m以上,均压环竖向间距不应大于6m;第二类建筑45m以上,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均压环;第三类建筑60m以上,每隔3层沿建筑物四周设置均压环。


 



04
接闪器


避雷带应平直、牢固,不应有高低起伏和弯曲现象,距离建筑物应一致,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但全长不得超10㎜;避雷网弯曲处不得小于9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圆钢直径的10倍;避雷网如用扁钢,截面积不得小于48㎜²;如用圆钢,直径不得小于8㎜。


当设计无要求时,避雷带明敷时,支架高度10~20㎝,其各支点的间距均匀,应不大于1m,转角处支点间距0.3~0.5m。



  

                                                                                                                                   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300㎜                                                         避雷带变形缝处应作煨弯补偿



当女儿墙顶部采用铝板幕墙压顶时,可能采用铝板幕墙作为接闪器,此时铝板幕墙的避雷连接件应该与屋面女儿墙均压环连接形成接闪器。


等电位、避雷带等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用搭接焊并应满足如下要求:圆钢与圆钢连接时应双面施焊,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与圆钢连接时应双面施焊,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扁钢与扁钢连接时应三面施焊(三个棱边),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两倍(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焊接搭接处不应有夹渣、焊瘤、虚焊、咬肉等现象,焊缝应饱满,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均应有防腐措施。


避雷带采用圆钢搭接时,钢筋宜在上下方向进行连接,这样更美观。


避雷带应同建筑引下线焊接成一体。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壁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避雷针、壁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05
幕墙防雷连接


幕墙侧面防雷连接按设计要求设置,若无要求按规范第一类建筑30m以上,第二类建筑45m以上,第三类建筑60m以上,将幕墙按竖向及水平向按不超过10m与均压环连接,竖向立柱主龙骨在不大于10m范围内采用柔性导电铜索进行连接。


06
屋面金属物防雷连接


屋面金属爬梯防雷连接突出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都需做防雷连接。




 

                                   无法焊接的部位要有专用接地螺丝压线连接。



 

屋面金属管道的连接屋面设备的连接


07
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联结线与各种金属管道(燃气管道除外)的连接(如示意图):根据管道外径选择专用抱箍(材质应为镀锌扁钢或铜带),将抱箍套在管道上,通过相应规格的螺栓、螺母及弹簧垫圈与等电位联结线连接牢固,安装时要将抱箍与管道的接触表面刮拭干净。厚壁金属管道经设计允许也可采用焊接法。





等电位联结线与燃气管道的连接(如示意图):为避免用燃气管道做接地极,燃气管入户后应插入一绝缘段(例如在法兰盘间插入绝缘板)与户外埋地的燃气管道隔离。防止雷电流在燃气管内产生火花,在此绝缘段两端应跨接火花放电间隙。



 

卫生间等电位接线




(1)等电位引下线截面积不小于80㎜²,采用镀锌扁铁或镀锌圆钢与本层建筑物钢筋网可靠连接;

(2)采用不小于1×2.5㎜²的BV导线进行等电位联结(穿管暗敷);

(3)浴室内的等电位联结不得与浴室外的PE线相连,以防故障时引入危险电位。如浴室内有PE线,则必须要与该PE线做联结(例如插座线的PE端子或接线盒内的PE线);

(4)等电位联结线应采用放射式布线安装;

(5)卫生间内的灯具如安装高度低于2.4米,灯具PE线应与等电位箱端子联结;

(6)等电位箱内严禁引入其它电源线路经过,防止危险电源引入;

(7)为方便卫生间金属设备进行等电位联结,在等电位盒旁增加过线盒便于等电位联结线进入等电位端子盒。


 

卫生间等电位接线图卫生间等电位盒旁增加过线盒


等电位联结线与金属门的连接(如示意图):采用φ10的圆钢,一端与圈梁预埋件焊接牢固,另一端通过搭接板(100㎜x30㎜x3㎜的镀锌扁钢)与固定门框上的预埋铁板连接。连接位置宜在门内侧的上端或下端。


 

等电位联结线与金属窗的连接(如示意图):采用25㎜×4㎜的镀锌扁钢或φ10的圆钢,一端与圈梁预埋件焊接牢固,另一端与固定金属窗框的金属板焊接,也可通过搭接板(100㎜x30㎜x3㎜的镀锌扁钢)与固定门框上的预埋铁板连接,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等电位联结线与金属栏杆的连接(如示意图):采用25㎜×4㎜的镀锌扁钢或φ10的圆钢,一端与圈梁预埋件或者墙体、钢筋柱上的预埋连接板焊接牢固,另一端与用于固定金属栏杆的预埋铁件焊接牢固。



等电位联结线与金属吊顶主龙骨的连接(如示意图):(当设计有要求时)可利用4㎜²接地线与吊件所配的螺栓压接连接。





泳池局部等电位联结(如示意图):在游泳池地面下无钢筋时,应在游泳池周围敷设电位均衡导线,间距约600㎜,并最少在两处作横向连接,且与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如果地面下敷有采暖管线,电位均衡导线应位于采暖管上方。电位均衡导线可采用25㎜x4㎜的镀锌扁钢或φ10㎜圆钢,或网格为150 ㎜x150㎜,φ3㎜的铁丝网,相连的铁丝网之间相互焊接。其他所有的金属配件,除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外,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线与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的连接(如示意图):当设备与基础一体化时,可利用接地线(编织铜带或铜芯软线)将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所配的螺栓与等电位引出端连接。



等电位联结线与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基础的连接(如示意图):当设备与基组为组合式时,设备与机组用螺栓有效固定,并利用接地线(编织铜带或铜芯软线)将水泵、空调机组等设备基础所配的螺栓与等电位引出端连接。



08
接地干线


接地干线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距地面250~300㎜,距墙面10~20㎜,扁形支持件间距宜为500㎜,圆形导体支持件间距宜为1m,转弯部分为0.3~0.5m。


  


在明敷接地线表面,沿长度方向,涂以宽度15~100㎜的黄色和绿色相间的油漆条纹。




配电间配电柜及桥架接地跨接采用编织铜带,固定牢固,接地可靠。




电气井桥架及母线接地利用竖井垂直敷设的镀锌扁铁作为接地体,将母线、桥架与扁铁件进行可靠连接。


  






如有侵权或涉及字体使用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贸西路17号世贸茶业城三楼
Email:zyjt8999@163.com
电话:13322024859
传真:0898-66766964
刘先生:13322024859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更多装饰资讯

Copyright ®2016 海南中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琼ICP备16000651号-1